上任兩周年|蔡若蓮:吸取19年教訓重點助建國家意識 冀學生唱國歌如唱K大聲投入

社會

撰文: 馮琪雅

發布時間: 2024/06/17 00:00

最後更新: 2024/06/17 12:34

分享:

分享:

蔡若蓮總結過去兩年工作方向正確,在很多方面打好基礎,籲教育界堅定朝目標前進。(梁偉榮攝)

政府班子上任將近兩年,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回顧任內工作重點,是成功加強推動國民教育。她強調教育界要吸取2019年教訓,為年輕人的國家意識打好基礎,免得他們日後要為自己參與的違法行為「埋單」;她說局方正「優化」國教相關措施的執行細節。

對於部分學校被局方指學生「唱國歌細聲」,蔡若蓮指「大細聲」雖無分對與錯,但期望學生參加升旗禮時並非流於形式,並以「返教會唱歌」或唱K比喻,希望學生唱國歌時也能夠大聲、投入情感。

任內首兩年 重點加強國教

蔡若蓮於前年7月1日由教育局副局長升任局長,上任後首次接受本報訪問時曾說希望裝備年輕新一代對國家具備「向心力」。上任接近2年,蔡若蓮再次受訪,提到國民教育是今屆政府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在制度、課程及學生學習活動等各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蔡若蓮細數國教工作成果,包括自去年通關迄今1年多,已有逾10萬名高中學生完成公民科必修的內地考察,而首屆公民科文憑試亦剛於4月順利開考,局方又於去年底宣布推出小學「人文科」,最近亦宣布優化高中中史科以鼓勵更多學生選修;而前年推出的聯校國民教育活動系列「心繫家國」,更由官校擴展至獲其中兩個主要辦學團體參加,形容活動更有規模、聲勢。

蔡若蓮表示,希望學生唱國歌時能夠大聲、投入情感。(資料圖片)

教育局最近一年先後發表的視學周年報告及個別官小外評報告均指出,有學校學生唱國歌時「聲綫細弱」,引來不少家長及學界熱議。蔡若蓮說,她個人認為「唔值得大驚小怪」,「我成日都話,唱咩歌都要大聲,唔淨係唱國歌。」她直言除了「表面上參與儀式外」,她說:

希望大家都有感情嘅投入,好似返教會唱歌,無聲嘅都唔算做好投入……譬如你去唱K,都唔會好細聲唱,你唱歌係要表達感情呀嘛。

蔡亦強調,局方是希望提出優化空間,否認「管得好細」或「管到管無可管」,如外評期間遇上學校升旗禮,同時該校將國民教育列為其「關注事項」,外評隊才有機會觀察學生唱國歌的表現,強調此項並非固定的外評核實事項。不過,她以自身昔日做校長眼見學生唱校歌也「未必大聲」為例,形容是意識問題,並非「對與錯」問題。

教育工作如播種 方向正確

至於在香港「由治及興」下,國教措施可否「扭鬆」?蔡若蓮形容現時措施並非「緊」,而是自2019年後,希望教育界能汲取教訓,「加強」年輕人的歷史、價值觀教育及守法意識等,形容國家意識就等同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希望落實過程保持嚴謹。她指,過往有年輕人因對國家認識、事實掌握不全面,受片面資訊影響做出錯誤行為,最終也是「自己埋單」,故希望師長肩負責任告知學生何謂「守法有序」。

此外,她將教育工作比喻為播種,難以立竿見影,但總結過去兩年工作方向正確,在很多方面打好基礎,籲業界堅定朝目標前進。展望未來,她希望配合政府最近成立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在社會營造對國家認同及歸屬感的氛圍,以配合學校國教工作推進。

最新影片推介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

記者:馮琪雅、梁凱婷